庞总的公司在古徽州实施了三个"梦乡村"工程,各有特点。祖源村在高山上,潜口民宿在千年老街上,而章渡呢,虽然也是一条千年老街,但最大的不同是它临江,青弋江就在古街旁静静流淌。庞总在决定开发保护章渡古镇的时候,一个念头就在他脑海中形成了:一定要做足章渡的水文章。
庞总认真研究了章渡的历史。这个千年古镇兴盛了几百年,就是缘于青弋江的水。唐代在此设郡,管辖3个县。那时的章渡就在青弋江边设有6个码头,十里八乡的百姓们,都到古镇来买东西。当时是寸土寸金,极度繁荣。章渡的衰败也缘于水。上世纪50年代,在青弋江上游筑起了陈村大坝,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太平湖。但由此带来的影响是青弋江下游的水量锐减,不能行船了,章渡水镇昔日的繁荣不见了。加上老街原有的商业业态不适应现在的需求,越来越萧条,直至无人经营,少人居住,破败不堪。
尽管青弋江的水少了,运输功能没了,但江边的自然风光却依然迷人,令人留恋。曾有人问一位住在江边的老人,房子已经很破了,为什么还住在这里?老人笑了笑说,这里老是老,破是破,可有山有水,风水好啊,能延年益寿呢!住了几十年,舍不得离开呀!
庞总也把这里的青山碧水看在眼里,在他看来,水是章渡的灵魂。因此,当他与当地政府签约开发保护章渡老街时,就提出了一个概念,让青弋江水上天入地。
这次在章渡采访庞总,我也听他说到了这句话,我还不太理解。庞总解释说,"上天"就是把江水抽到岸上来,用到我们改建的房子里和一些新增设施中,"入地"是让抽上来的江水再流回到江中去,是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。
庞总这个想法最初并没有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,大家觉得有青弋江做为古街改造的背景陪衬已经满好了,把江水利用起来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是烧钱的事。但庞总看得更远,他认为章渡古街得天独厚的地方就是水资源,现在的人们又普遍亲水,把水的元素用足用好,可以使章渡独具魅力,也会使将来到章渡体验康养生活的人们更喜欢这里,愿意住下来、留下来。青弋江这么近,江水这么清,为什么不把它好好利用起来呢?
庞总这是这么一个人,他认准的事,哪怕再难,付出再多,他也要坚持做下去。
为了突出水元素,他首先把在章渡的"梦乡村"项目对外称为"泾溪水镇"。一开始,当地人只知章渡古镇,不知"泾溪水镇"。但随着庞总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在章渡的建设开发且初具规模,"泾溪水镇"的名字逐渐被更多人知道,到这里观光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为了用好水元素,庞总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,杭州工业大学教授、市县水利专家、政府有关领导,都被他请来出谋划策。他们铺设了3公里长的地下水管,把青弋江的水引进村里。在黄金地段挖出了泳池,配备洗浴、更衣、休闲功能。他们还将建起儿童戏水区,开挖泾溪河。他们还在改建好的别墅庭院里增加水的景观,我前面写到的39号别墅建在人工开凿的湖面上,将来还会有音乐喷泉,可谓是把水元素用足的一个例证。
庞总说,做事要先有想法,如果连想都不敢想,那什么事也做不成。还要把想法变成做法,一步一步成为现实。为了让想法成为现实,74岁的老爷子天天行走在工地上,手持一米多长的一根木棍,一会指挥推土机挖土,一会又告诉工人们怎么砌水池。一天两万步,一天几身汗,是他每天的常态。
当初,在章渡工程开工仪式上,庞总发言,他说,保护古村落是极其迫切的社会课题。它不仅要求一定的建设规模、对内外环境的高水平重造,更需要创立当地居民自建、自管、自帮自助的管理理念和方式,植入与时俱进的新颖内容,才能够使古村落真正“活”起来。
我理解了,庞总说的植入与时俱进的新颖内容,对水元素的利用就是要义之一吧!而老爷子和他的团队付出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,做足水文章,也是为了让章渡古镇更具独特的魅力,让它真正"活"起来!(2023年6月8日。未完待续)
章渡古街紧挨着青弋江。
青弋江畔。
昔日这里曾经是人来人往的码头。
青弋江畔已是鲜花铺地,庞总公司首先在绿化上下了力量,古街的被败之象一扫而光。
39号别墅下方将是人工湖,建好后还有音乐喷泉。
"梦乡村"泾溪水镇的标识。
老街游泳池已建好。
老街上的水上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