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荫祥谈艺录

编辑:徐庆举
2025-08-15

整理/周以纯    编辑/徐庆举

2025年8月15日,是恩师刘荫祥逝世五周年。回想起2013年4月20日,我和全国各地几位师兄弟前去拜师,聆听恩师授课谈艺的美好时光,不禁感慨万端。

当年的4月20日上午,拜师后,下午回到恩师刘荫祥的“若童居”,听取恩师谈艺。时隔12年,偶翻一本画册,发现我当时的记录珍藏在画册中。俗话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翻阅当年在A4纸上密密麻麻的钢笔记录,重温恩师谈艺时的情景,感到尤为亲切。特别是恩师以从艺一生总结出来的创作体会,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,当成为每一位求艺者一生的追求。值此今日,我粗略地整理出以下的恩师谈艺录,以飨我的同门师兄弟姐妹和读者。

  刘荫祥先生一共收了14次学生,随着学生越来越多,他在后来的收徒中,都举行师生谈艺会,分享他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心得。


刘荫祥先生给学生们授课。


1、艺术是什么?一位画家能画出自己的心,就是艺术家。

2、我向崔子范先生学习,老师并没有“手把手”地教我,而是启发你对艺术的想法。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对待艺术,不急不躁。那年代,没有网络,一支笔,一张纸,几种颜料,绘画的过程完全靠自己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。你的心境处在怎样的状况,与你观察的事物怎样融合,决定你作品的境界。这是你的内心对事物的观照。

刘荫祥先生点评学生的作品。


《走自己的路》 刘荫祥作(2009年)


《站在史的高度画出自我来,接受时间的考验和行家的挑剔》 刘荫祥作(2017年)


3、现代人接触的事物很多,比如通过网络、团体活动等,你会碰到很多知遇者,可以相互取长补短,这就是当代人的优势。你们今天能从全国各地来到我的身边,你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。作为你们的老师,我们在一年里能见上一两次就不容易了。因此 ,我们都要相互珍惜。

4、现在网络发达很便捷,我虽然年龄大了,但是我也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展示自己的各个时期的作品。办展览当然也是一种展示的形式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跑场地,筹备装裱作品,邀请各方友朋等等,能来看展览的,除了当天开幕式又能有多少人来看?在网络上寻求艺术知音,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
刘荫祥先生分享自己的艺术思考。


《君子自重不跟风》 刘荫祥作(2015年)


《向日葵向太阳天天向上,成熟时低下头不争荣光》 刘荫祥作(2012年)


5、一个好的老师,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,并充分发挥其特长。技法是死规矩,而在发挥特长的基础上去灵活地补充技法,这是聪明人。聪明人不少,明白人不多。一个群体中有一个明白人,影响两个人,再传承下去,就会文脉传承。

6、真正画出好画,不能单纯讲画画。文学是讲故事,用心去讲,就会动人。书法家最高境界是写字,从字中体会到情绪与思想。画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法,看不出法,浑然天成是最高境界。

刘荫祥先生点评学生的作品。


《狗不理因贬而得名》 刘荫祥作(2012年)


《好鸟未必站高枝》 刘荫祥作(2009年)


7、读书不要死抠。我小时候就崇拜很多名人。读书太多了,反而太理性,画不出来了。周思聪说,不要学死了,要在学习中不断汲取有营养的东西,从而培养独创的勇气。理论家讲的是理论,画家讲的是实践。画家要多画,不去计较其他,认准了的题材就去画,画他个死去活来。

8、责备他人,也就暴露了自己。尼采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。画画的过程就是检验你的心态变化的过程,沉下心来,放下,不去计较,排除你身边发生的一切干扰,不为情绪所左右,在平和的心态中完成你的画作。

刘荫祥先生点评学生作品。


《独立江湖》 刘荫祥作(2018年)


《不经风雨不成熟,艰辛坎坷造就人》 刘荫祥书


9、站在艺术史的高度,与时间拉开距离。不和当代人较劲,要勇于接受历史的挑剔和选择。越向大家奔,越不是大家。大家占满了位置,你挤不进去。你越向大家学,你就越不像大家。不看你像谁,你什么时候像你自己了,成为自己了,才能有你的位置。

10、为明天画画,不是为今天画画。不要刻意考虑为哪个时代画画,你只要大胆地画下去,你就走在前面了。也许我不是主流绘画,但却变成主流了。

11、很多事物,你可以不懂,但道理要明白。

12、有的时候不要形成文章,一读,就有口无心了;促膝谈心,用心唠嗑,才能有真情,有真心。

《重阳节我和外孙学电脑》 刘荫祥作(2011年)


《鹊桥相会一线牵》 刘荫祥作(2012年)


13、我们说学习、继承、弘扬传统,不是审美图式,而是精神。

14、艺术是有情绪的。不经意的表现,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。精心,不是刻意。大道至简,交代要清楚,但不要填满。不要拘泥于细节,交代多了,反而画蛇添足。

15、正稿当草稿画,写和画的时候不要有负担,总想着要参展,画起来反而负担重,负担重了反而画不好。

16、对宣纸要有敬畏感。了解宣纸的属性,就像了解自己的秉性一样,自知者明,不同的宣纸不同的对待,就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。

《突破牢笼方自在》 刘荫祥作(2018年)


《居心何在》 刘荫祥作(2015年)


17、不是画东西,而是画关系;一幅画作没有缺点,那是工艺品;画别人没画过的,有自己个性的独到的东西;好看的画,不一定有价值。发现一点东西,画出来,就是自己的语言,模仿一百张别人的,终归不是自己的。

18、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,没有自己的东西,画得再好,没有鲜明的个性,等于随波逐流。1982年崔子范先生在北京办展览,我和怹在交流中,被怹的大胆尝试所感染。我见崔子范先生画的鸳鸯呈红色,就说,老师您画得鸳鸯怎么换了件衣裳啊?崔子范先生笑着说,是啊,我给它换了件衣裳,为的就是和别人画得不一样!我受到崔子范先生的启发就是,宁肯当另类,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。

《心旷神怡图,不出井口焉知天》 刘荫祥作(2013年)


《遨游图,老态龙钟娃娃心》 刘荫祥作(2020年)


19、齐白石最大的功劳是敢于冲破当时的画风。他把着眼点放在生活的底层,也就是直接贴近生活。齐白石大胆将田间草虫、农家器物、日常蔬果如白菜、辣椒等 “底层生活元素” 纳入创作,将生活场景转化为诗意表达。画红花绿叶,色彩强烈;画虾也画到极致,从“雅”到“俗”,又从“俗”中体会到“雅”的境界。我们应当学习老人家的独创精神。

20、艺术家与一般人的区别,就是追求常人所不能。留下一幅画,留下的是思想,不是别人说过的话,也不是画了多少别人画过的画。画作是有灵魂的,一幅画和人的心灵之间有没有感应,能不能和人的心灵相互撞击,是检验一个画家作品有没有灵魂的试金石。

《红梅入室陋亦雅》 刘荫祥作(2008年)


《小虫牵着娃娃心》 刘荫祥作(2015年)


21、好的画作就像阿炳演奏的《二泉映月》,那种没有任何雕饰的美是那般自然地流露出来,正如音乐与艺术的关系,不是在那里侃侃而谈大道理,而是在那里自然而然地讲故事,讲动人心弦、如清泉般悄然流入心田的故事。

22、当今时代,美院很多,画画人很多。很多人都想当“大家”,所谓“大家”和一般人肯定不一样,有他的独到之处。但是普通画家和“大家”又仅仅差那么一点点,这一点点就差在个性上。没有个性的画家,就是白下功夫了。

《大寿双安图》 刘荫祥作(2015年)


《不受破茧苦,岂能翩翩舞》 刘荫祥作(2019年)


23、画作一定要进入现代,要打破前人的东西,有想法有感觉的画家很多。但是,仅仅有感觉还远远不够。要不断积累新的信息,将其发展,成为自己的东西。传承,不仅仅是临摹;不是临摹得好,就是继承了传统。在理解中消化,在消化中理解,理解中悟到的新的东西,就是自己的。

24、聪明人不少,明白人不多;做明白人,不做负面的明白人。

《年年有余》 刘荫祥作(2020年)


《比翼齐飞》 刘荫祥作(2020年)


25、信息时代要做一个敏感的人,在不断变化的信息里随时捕捉艺术的灵感。功夫在画外。不要小瞧小画,小画大空间,小中见大。我画小鸟,画蒲公英,却反映出大主题。蒲公英是一朵小野花,它的襟怀却包容天下。从来没人栽培它,却随风自然飘撒,落到哪里哪安家。

《蒲公英是野花,从来没人栽培她,种子随风自己撒,落到哪里哪安家》 刘荫祥作(2011年)


《观鱼悟道图》 刘荫祥作(2017年)


《大鱼潜水底,小鱼浮上头》 刘荫祥作(2016年)


《好大的雪》 刘荫祥作(2013年)


《鲁迅先生像》 刘荫祥作(2006年)


《生不逢时靠自强,深秋时节成花王》 刘荫祥作(2006年)


《鱼乐图,用自家语说自家话是吾终身的追求》 刘荫祥作(2017年)


华北影响力-2_副本.jpg

分享